Abs3D资料
|
|
3D显示IC一览表朱云第4代3D显示IC一览表
第3代3D显示IC一览表
第2代3D显示IC一览表1998年初上市3Dfx的Voodoo 2,是第2代3D芯片的里程碑式产品,Voodoo 2纯3D芯片组的各方面性能在当时都所向无敌。继Voodoo 2之后,3Dfx花费大量时间将3D芯片组集成为含有2D部分的单芯片,但1998年下半年仅有一个渲染引擎的Banshee上市时,其他公司已经陆续赶了上来。Matrox率先推出的第2代产品G200,画质比Voodoo 2更好,但速度慢了一些,而且游戏兼容性稍差;nVidia的Riva TNT本打算超过SLI的双Voodoo 2,但下半年上市时只比Voodoo 2和Banshee快了一点; S3用来打翻身仗的Savage 3D因为bug太多,经过长期改进性能才稳定下来,但比较便宜;ATI的Rage 128来的最晚,到1999年初才上市,各方面性能都仅次于Riva TNT2和Voodoo 3,在苹果机市场和OEM原装机市场也很有销路;Stellar的VelaTX有比PowerVR 250还惊人的设计思想和理论性能,但是看来成不了什么气候。 在第2代3D芯片的时代,DirectX终于可以赶上Glide的水平了,但比OpenGL还有不如。0.35微米工艺生产的第2代3D芯片的时钟频率有了较大的提升,具有比较完整的3D特性组,不少芯片有了双渲染流水线,有些产品用并行处理机制提高速度,并且几乎所有芯片都集成了浮点三角形设置引擎,采用了AGP 2X总线和128位显示内存接口。 1999年初开始上市的第3代3D芯片产品同前一代并无本质的不同,但是性能又上了一个台阶。3Dfx的Voodoo 3最早出现,速度仍旧一流,但不支持新一代产品均有的真彩色渲染和高位数Z-buffer;nVidia复杂程度创纪录的Riva TNT2,具有完善的3D功能和一流的速度,并受到了广泛的支持; S3公司再接再厉,很快又推出了价廉物美的Savage 4系列,可惜64位的显示内存降低了性能;Matrox也不甘人后,又设计出图形质量超群的G400及其MAX版,是Riva TNT2的强劲对手,但拖到年中才上市;终于推出的3Dlabs Permedia 3虽然不再有最高的性能,但专业设计市场保证了基本需求;ATI的增强型Rage 128 Pro更进一步提高了性能;NEC/Videologic的PowerVR 250改进后的分块渲染引擎十分强大,但因为优先供应DreamCast家用游戏机,第3季才全面上市。 在第3代3D芯片的时代,DirectX几乎一统天下,只有少数应用还专门使用OpenGL或Glide。第3代3D芯片的时钟频率提升到了0.25微米生产工艺的极限,普遍使用双渲染流水线、AGP 4X接口,拥有近乎全面的3D特性,并且依据工作频率来划分同一芯片的不同档次。 第4代3D芯片将于1999年底全面上市,新一代的产品具有同CPU相当的复杂程度,功能和速度都比第3代有了明显的飞跃。最先出现的是S3的Savage 2000,将在11或12月上市,还使用了0.18微米工艺;nVidia的GeForce 256后发先至,9月底就能上市,集成了几何、光照引擎,拥有4条256位的像素流水线,有两倍Pentium III那样复杂,被称为GPU,也是最贵的显示芯片;3dfx的“Napalm”不知是否叫Voodoo 4,已推迟到11月,据说有单独的几何、光照芯片、渲染速度比GeForce 256更快;Matrox和ATI都在准备各自的秘密武器;曾经设计过Pyramid 3D的Bitboys的Glaze 3D,是同GeForce 256一样有有4条像素流水线的芯片,集成了9MB的嵌入式内存,还能够并行操作得到加倍、甚至4倍的性能,计划2000年初上市,还打算有独立的几何、光照芯片。 在第4代3D芯片的时代,DirectX不断发展,就要统一OpenGL了。第4代3D芯片使用0.22甚至0.18微米的工艺生产,工作频率自然继续提高,更重要的是多数将集成几何、光照处理而成为完整的GPU,不再受CPU浮点能力的制约,4条以上的渲染流水线能够生成更真实的3D环境与人物,部分产品还将使用嵌入式内存提高带宽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