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3dblend350.gif (9778 bytes) 

QDR:内存的未来之星

七月案例分析 ] 穷人的劳斯莱斯 ] FSAA有什么价值 ] 动力之源 ] [ QDR:内存的未来之星 ] OpenML挑战DirectX ] 新一轮3D之战 ] 双雄对峙 ] 后来居上的Sensaura ] 揭开3D纹理的面纱 ] DVD播放机选购指南 ] 新3D之王 ] 新一代nVidia剖析 ] ATI的新曙光 ] TNT2 Pro挑战极限 ] 优秀的内存优化工具Cacheman ] Quadro DDR之野望 ] 怎样设计"JS牌"音箱 ] 袖珍内存优化工具RAMFree ] 余音绕梁A3D 3.0 ] 新一代A3D声卡SQ3500 ] 3D新纪元 ] 3D奇兵GP-1 ] 我有两颗强劲的“芯” ] 新世纪野人揭秘 ] 划时代的GeForce 256 ] 图形处理器——GeForce 256 ] 新世纪的野人 ] 神秘高手Glaze 3D ] 超频是我们的生命 ] 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 ] 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中) ] 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上) ] 关于Permedia2 ] 3D加速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 ] 3D加速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上) ] Intel的3D新杀手——i752详解 ] 奔腾III的新搭档i752 ] 划时代的TNT3 ] 野人又回来了 ] 细说S3 Savage4 ] 兼容CPU挑战Intel ] 论文(1998) ]

3border_l.gif (2501 bytes)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Abs3D主页
Abs3D留言
Abs3D搜索
Abs3D目录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Abs3D转移

http://abs3d.yeah.net
http://abs3d.126.com

Abs3D镜像

http://abs3d.webprovider.com
http://abs3d.myrice.com
http://yunzhu.163.net
http://3dabs.webprovider.com

QDR:明天的内存之星

朱云

2000.5

(独家授权于《电脑报》)

    PC内存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,但不论使用什么类型的RAM(随机存储器)作内存,总的趋势就是更快、更多、更便宜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PC内存的速度发展,现在已经到了QDR SRAM的阶段。

RAM的发展

    最初的PC内存一直到386时代,用的始终是普通DRAM,就是动态RAMDRAM需要每隔一定时间刷新一次内存中的内容,以免丢失数据,但优点是比SRAM(静态RAM,只要不断电就不必重新写入)需要的晶体管数少得多,尽管速度要慢不少,但是性价比较高。486时代开始使用FP(快速页面)DRAM,速度有了明显提高,存取周期达到60纳秒左右;486和奔腾交替的时候又出现了更快速的EDO(扩展数据输出)DRAM,大大降低了等待时间,速度达到了50纳秒以下。奔腾时代的后期出现了速度可以媲美SRAM的同步动态RAM棗SDRAM,飞跃到10纳秒上下。

    此后SDRAM一直是PC内存的主流,速度从PC-66(简单的说,就是能在66MHz下工作的内存规范,当然还有其他具体的要求)逐步提高到PC-100和现在的PC-133,期间也出现过很多更高速的DRAM结构,例如Micron公司不成功的SLDRAMMoSys公司的表现一般的MDRAM(短时等待型号)、Enhanced存储器公司的时钟频率较高的ESDRAM(增强型SDRAM)、NEC公司“叫好不叫座”的VC(虚拟通道)DRAM等。现在看起来,能够成为标准SDRAM“继承人”的只有以下几种:Intel全力倡导的RDRAMRambus DRAM),能达到几乎同CPU同步的时钟频率,但是比较昂贵;显示卡首先采用的DDR SDRAM(注意不是SGRAM,那是同步图形RAM),能够以双倍于现有SDRAM的速度工作,而且成本增加不太大;也将首先用在显示卡上的FCDRAM,由富士通开发,速度同DDR SDRAM类似,芯片面积只比SDRAM5%

QDRlogo.jpg (11313 bytes)

    本文要介绍的主角是目前最快速的RAM体系棗QDR SRAM。它采用高速SRAM结构作为基础,达到了4倍于普通SRAM的速度,最高性能的产品速度相当于1GHz的普通内存。

QDR的结构和特点

    解释QDR SRAM必须先从DDR SDRAM讲起。通常的SDRAM就是SDRSingle Data Rate,单倍数据传输率)SDRAM ,每周期只在时钟的上升沿时传递数据,并且读、写数据是通过同一条数据总线进行,读写不能同时进行、转换读写状态时需要一个周期的等待;DDRDouble Data Rate,双倍数据传输率)SDRAM在这个基础上作了改进,每个周期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递一次数据,这样等于数据传输效率翻了一番,但是读写仍不能同时进行、转换时需要半个周期的等待;QDRQuad Data Rate,四倍数据传输率)SRAM,进一步改进了结构,为读、写操作分别提供独立的接口,不但每个周期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共传递二次数据,而且每次能够读写同时进行、避免了数据总线的争抢,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具有一进、一出两个DDR的数据接口,达到了数据传输效率相对于SDR翻两番的效果。

    SDR的工作频率现在最高能达到200MHzDDR的工作频率暂时为166MHz,很快将提高到200MHz,相当于333 MHz400 MHzSDRQDR的工作频率目前为167MHz250MHz(甚至333 MHz)的品种正在开发中,理想情况下相当于667 MHz1GHz(甚至1.33GHz)的SDR,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内存速度。

QDRtime.jpg (97655 bytes)

    同以往的各种SRAM相比,QDR SRAM也具有明显的优势:PBSRAM是作为CPU2级缓存(L2 cache)开发的,适合进行大量连续数据的读写,但读写不能同时进行,而且转换读、写功能时需要空闲周期;ZBT SRAMNoBL SRAM是为高速通讯系统开发的,消除了读、写功能转换时的空闲周期,大大提高了数据总线的利用率;QDR SRAM也是为高速通讯系统设计的,由于读写同时进行不需转换,读和写还都是双倍速的,既把数据总线利用率提到了最高,又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,是以往各种SRAM所不能相比的。

QDR的未来

    QDR SRAM是由3家内存大厂合作制定规范、设计开发,各自独立生产出来的。这3家公司是:Cypress半导体,生产数据通信、计算机、消费电子、工业控制等方面的器件,在USB和时钟芯片市场占据首位;IDT(集成器件技术),生产网络器件、RISC处理器、高速内存、高性能逻辑和时钟管理产品,还曾生产过著名的WinChip廉价CPUMicron及其子公司,生产和销售各种内存、内存条和著名的计算机整机系统。这3家公司的实力毋庸置疑,只要看CypressMicron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就不难明白(IDTNASDAQ上市)。三家公司合作推进QDR SRAM作为未来的高速SRAM标准,既保证了器件的兼容性,又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为顾客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余地。

    开发QDR SRAM的目的是较大地提高SRAM的速度,主要目标市场是使用SRAM较多的通信系统,例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等,这些应用需要高速内存来存取查询表、链接清单和控制器缓冲区等。现有的QDR SRAM9Mb(兆位)的产品,包括CypressIDTMicron的各两款不同配置的芯片,工作在167MHz。今后QDR SRAM容量将逐步发展到64Mb128 Mb,工作频率将逐步提高到250MHz甚至333 MHz

    QDR SRAM的优点是明显的,就是速度快,缺点也很清楚,当然是成本高,这限制了QDR SRAM的应用范围。除了通信系统之外,QDR SRAM还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只求高速、不计成本的其他领域。双端口的QDR SRAM显然可以用作超级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的显示内存甚至主内存,但用作PC的显示内存和主内存就太昂贵了。在PC中,SRAM一向是用来作为缓存(cache)使用的,既利用了SRAM的高速,又因为缓存的容量有限而保持了合理的价格:现在新一代的CPU一般都内部集成了缓存,但QDR SRAM还有可能用在服务器版的CPU中作为高速大容量缓存;显示内存的带宽是主流PC系统的明显瓶颈之一,而显示芯片上集成的缓存一般都少得可怜,如能采用SRAM、特别是QDR SRAM作为显示缓存定能大大提高显示体系的整体性能。诸如此类的应用可能性还有许多,关键就要看未来的这一年中,CypressIDTMicron的推广能力和市场对于QDR SRAM的接受程度如何。

    不论怎样,QDR SRAM为我们指明了内存的发展方向:除了不断提高的工作频率外,还有一个提高速度的关键是多倍速的数据传输率。今年底、明年初,当DDR SDRAM(或者RDRAM)成为PC的主流内存之后,很可能QDR结构的SDRAM甚至SRAM将成为新一代内存标准的有力竞争者。

3border_l.gif (2501 bytes)

Abs3D主页 ] 回上一层 ]

Send mail to webmaster@abs3d.webprovider.com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.
Copyright © 1999 Absolute 3D
Last modified: July 08, 2000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