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3dblend350.gif (9778 bytes) 

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

七月案例分析 ] 穷人的劳斯莱斯 ] FSAA有什么价值 ] 动力之源 ] QDR:内存的未来之星 ] OpenML挑战DirectX ] 新一轮3D之战 ] 双雄对峙 ] 后来居上的Sensaura ] 揭开3D纹理的面纱 ] DVD播放机选购指南 ] 新3D之王 ] 新一代nVidia剖析 ] ATI的新曙光 ] TNT2 Pro挑战极限 ] 优秀的内存优化工具Cacheman ] Quadro DDR之野望 ] 怎样设计"JS牌"音箱 ] 袖珍内存优化工具RAMFree ] 余音绕梁A3D 3.0 ] 新一代A3D声卡SQ3500 ] 3D新纪元 ] 3D奇兵GP-1 ] 我有两颗强劲的“芯” ] 新世纪野人揭秘 ] 划时代的GeForce 256 ] 图形处理器——GeForce 256 ] 新世纪的野人 ] 神秘高手Glaze 3D ] 超频是我们的生命 ] [ 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 ] 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中) ] 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上) ] 关于Permedia2 ] 3D加速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 ] 3D加速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上) ] Intel的3D新杀手——i752详解 ] 奔腾III的新搭档i752 ] 划时代的TNT3 ] 野人又回来了 ] 细说S3 Savage4 ] 兼容CPU挑战Intel ] 论文(1998) ]

3border_l.gif (2501 bytes)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Abs3D主页
Abs3D留言
Abs3D搜索
Abs3D目录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3border_s.gif (1818 bytes)

Abs3D转移

http://abs3d.yeah.net
http://abs3d.126.com

Abs3D镜像

http://abs3d.webprovider.com
http://abs3d.myrice.com
http://yunzhu.163.net
http://3dabs.webprovider.com

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下)

朱云

1999.8

(独家授权于《电脑报》)

主要厂商及主力产品

    新加坡Creative(创新)既是声卡市场的缔造者,又是最重要的声卡芯片厂商之一,Creative下属的两个设计芯片的子公司分别为E-mu和Ensoniq。其中E-mu为Creative设计出了旗舰级芯片EMU 10K1,具有多达512复音的Sound Font波表合成能力,支持48个MIDI通道以及128种乐器再加上10种鼓声,在3D音效方面具有最新的3D定位和EAX环境音效,EMU 10K1仅被使用在Live!、Live!Value和PCI 512这3款Creative自己的高档声卡上。刚被Creative并购不久的Ensoniq公司是开发PCI声卡的先驱之一,其主力产品是ES 1373,性价比较高,可惜只能支持3D定位,无法实现EAX环境音效,ES 1373除了用于Creative的中低档产品外,还被广泛用在集成声卡的主板上。由于Creative不对外出售EMU 10K1芯片,ES 1373又非顶尖产品,所以Creative在声卡芯片市场上的影响力并不如它的名声那样深广。

    属于Diamond(帝盟)的Aureal是3D音效研究的发起者之一,Aureal开发的A3D专利恐怕是最早实用化的PC平台3D音效技术及API了。Aureal现今的旗舰芯片是AU 8830(Vortex 2),基本上使用全硬件方式实现算法,所以尽管没有EMU 10K1的超强处理能力,在波表合成、3D空间定位与A3D环境音效方面均有可同EMU 10K1较量的素质。由于Aureal采取开放的态度出售AU 8830芯片,所以生产高档声卡的大厂基本上都采用它生产自己的顶级型号,例如:Diamond自家的Monst Sound MX300、 Turtel Beach的Montego A3D II、显卡名厂Videologic的SonicVortex2、Xitel的Storm Platinum、TerraTec Promedia的XLernte Pro等。最近,在S3并购Diamond的情况下,还无法得知对Aureal的影响,很可能在S3的宏伟计划中,Aureal领军的声卡系列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棋,但愿S3不要停止对外出售Aureal的高档芯片。

    日本Yamaha本来就是制造乐器起家的公司,在专业音乐器材(尤其是电子乐器)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。虽说Yamaha的声卡和声卡芯片一直不算很成功,但还是树立起了象OPL 3(FM合成)、OPL 4(波表合成)这样的技术标准,是除Creative的Sound Blaster系列外,兼容声卡芯片仿效最多的规范。因为Yamaha的新一代主力YMF 740还未正式公开,现在我们仍然只能通过YMF 724F-V(DS-1)来探讨Yamaha的实力:首先,最新版本的YMF 724F-V集成有XG波表合成硬件,正由于有了可以同Roland的GS相抗衡的XG扩展MIDI规范,Yamaha是唯一可以不羡慕Creative的Sound Font波表技术的厂家,YMF 724F-V硬件合成的XG音乐自然是感染力出众;另一方面,在3D音效方面YMF 724F-V使用Central Research Labs的Sensaura算法实现DirectSound 3D的3D定位功能,虽不出众,在这个价位也算物有所值。市场上使用YMF 724系列芯片的声卡多如牛毛、销量巨大,正因其低廉的售价,使YMF 724F-V成为低价为音效芯片中的佼佼者。

    ESS Tech从16位声卡的时代起就是Creative的老对手了,ESS也一直是兼容芯片的“领头羊”。ESS的研发实力,从它同VCD创始者C-Cube公司争夺VCD解码芯片市场就可见一斑,也许正因如此,ESS的声卡芯片产品线一向长得如同其他几个各公司的合并,型号雷同得也令人头大。还好这次ESS另起炉灶,为新产品起了一个响亮又好记的名字棗Canyon 3D,关于它的宣传材料不少,但具体数据却很罕见:Canyon 3D是一块波表合成的3D音效芯片,由于使用了Central Research Labs的新一代Sensaura Multi Drive专利算法来实现Direct Sound 3D,不但支持3D定位和先进的环境音效,还能够完成得较为完善。Canyon 3D的先进的技术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,加上ESS的研发、生产、推广能力,Canyon 3D很有机会成为新的性价比之王。

    Crystal是模拟、数字音频领域的一家名厂,生产的Delta-Sigma D/A转换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该类型单芯片DAC。Crystal同生产显示芯片、Modem芯片等著名的Cirrus合并后如虎添翼,更多涉足PC音频领域:首先推出单片波表合成IC,首先推出PCI总线的声卡IC等等。当前Crystal的主力产品是高性价比的CS 4622,使用Fab Labs技术的波表合成功能加上普通的3D定位系统并不能令人吃惊,但完整的Dolby Digital(AC-3)解码功能一定能吸引那些想完全享受DVD的朋友,正是Crystal的纯音响传统为我们带来了走近AC-3的好机会。

    提起Trident公司大概没有人会说不知道吧,386时代的显示芯片霸主、现在的廉价3D加速芯片供应商,Trident尽管在显示领域不甚得志,近年来在3D音效芯片方面倒是有所建树,其4D Wave系列芯片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。最新的4D Wave-NX有完善的波表合成功能,加上利用QSound公司的QSoft3D算法实现的DirectSound 3D标准的3D定位与环境音效,4D Wave-NX还具有同AU 8830接近的3D音效处理能力,最后是Trident相对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克己的定价风格,无疑4D Wae的商标会更响亮、更吸引人。

    台湾的C-Media(骅讯)不是很有名,但它的CMI 8338/8738系列最近在主板上的“出镜率”很高。C-Media的主力产品是支持多声道3D音效的CMI 8838-4S:支持硬波表、使用Central Research Labs的Sensaura算法实现的DirectSound 3D,还有A3D的3D定位效果,常常作为ES 1373的廉价替代IC。CMI 8738是CMI 8338再添上MODEM功能。

    同样是台湾的Avance Logic的廉价芯片很多人都见过、用过,Avance Logic其实是生产同样廉价的显示芯片的Realtek公司的音频分部,说到其产品性能那只能是对得起售价(笔者就“有幸”同时使用过这两个牌子的产品)。但是Avance Logic的ALS系列声卡芯片的目标就是要以最低的价格提供可用的产品,这种为“底层”用户着想的努力是很值得关注的。最新的ALS 4000芯片终于有了3D音效:64复音的硬波表、DirectSound 3D的3D定位,我们应该为廉价芯片的大幅进步感到高兴。

    显示芯片名厂S3也曾“客串”生产过Sonic Vibes PCI声卡芯片,但并不成功,现在S3吞并Diamond的同时得到了Aureal,可能S3不再会自行开发声卡芯片,而是把重担交给那些A3D芯片了吧?模拟和数字音频器件领域中的巨人棗Analog Device,虽然也曾生产过一些廉价声卡芯片,但最近并未听说有什么新产品,Analog Device的AC 97’标准的CODEC倒是越做越出色,其实Analog Device做D/A、A/D转换器的水平决不输于Crystal(现在3家美国最著名的D/A、A/D转换器生产厂,只剩Burr-Brown忙于开拓DVD/VCD市场还没有进入声卡芯片领域了)。

声卡芯片的未来趋势

    正如不断3D化的PC显示部分一样,声卡一旦进入了3D时代,迅猛的发展和激烈的革新就变得层出不穷,也不可避免。

    更深入的多声道3D音效显然是首要的趋势,因为现有最好的3D音效芯片也只能提供粗糙的3D方向感和非常模式化、简单化的环境因素(尽管都比没有3D时强很多)。在难以增加声道数的情况下,HRTF算法是提高真实感和准确度的最佳方案,然而要达到完全精确的HRTF处理正如要得到完全真实的3D视觉环境一样可望不可及,所以今后3D音效芯片的一大任务就是不断提高HRTF算法和环境模型的精度,为用户提供越来越接近真实的PC环绕声享受。随着音效模型、算法的复杂化,PC音频数据处理量会随之日益庞大,对3D音效芯片处理能力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;虽然音效IC的处理能力还不至于赶上3D显示芯片,PCI总线暂时也还够用(不排除今后改用AGP或其他高速总线的可能),当然CPU处理音频空间坐标的能力仍是绰绰有余。

    声卡上的CODEC部分自从改良到16 bit立体声之后,只有过增加声道数这一个明显进步,但是现在数字音频标准随着DVD的普及日益提高,所以声卡CODEC也会逐渐提升到24 bit/96 KHz取样频率的标准。24 bit/96 KHz是音频DVD的标称规格(用户还可以自由向上、向下变动一些),这一档次的D/A、A/D转换失真已经小得人耳难以分辨,在音乐中几乎不会丢失什么细节(据称已经全面超越黑胶LP唱片的表现)。当然声卡CODEC水平的提升还是任重道远的,这是因为计算机内强烈的电磁干扰会影响CODEC的工作,导致信噪比和动态范围的降低,而计算机配件比家用音响更易受成本影响,所以CODEC很可能是逐步提高的:先是可以接收24 bit/96 KHz的数据,而输出的效果只是略有提高(现在很多DVD中的DAC都是这样的),再逐渐从18 bit或20 bit的实际精度慢慢提升到22 bit和24 bit。

    MIDI合成永远是声卡的一项重要功能,现有的硬件波表合成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了,要想进一步提升效果接近专业MIDI合成器的水准,只能从真实度方面入手:更复杂、更拟真的波表数据,将使波表音色库的每组数据从2/4/8 MB逐步提高,声卡上的内存也一定不会够用,只能作为波表数据的cache使用,DLS标准的可下载音色库占用的系统内存也不仅仅是现在的Live!那样的最多32 MB。

    声卡的体系结构也会越来越多样化,一方面高档优质声卡仍然会受到PC发烧友和制作音乐、喜爱音乐的朋友的欢迎;另一方面中低档声卡面临残酷的竞争则会越来越便宜、性价比不断提高;更便宜的是主板上集成的PCI声卡甚至软声卡,但可升级性差一些;内置音效功能的USB音箱暂时还看不出有替代声卡的倾向,尽管它受的干扰较小、体系结构简单,但仍有升级不便、价格暂时降不下来的问题。

    不论未来的声卡芯片要走向何方,我们都要感谢它带来了美妙的PC音乐和真实的音效环境。 

最新3D音效芯片简表

生产厂商

芯片型号

MIDI

波表合成

DirectSound 3D音频流

S/PDIF

接口

3D音效API

Creative/E-mu

EMU 10K1

64+448复音

131组

EAX

DirectSound 3D

Creative/Ensoniq

ES 1373

64+64复音

不详

不详

DirectSound 3D

Diamond/Aureal

AU 8830

64+256复音

96组

不详

A3D

DirectSound 3D

Yamaha

YMF 247F-V

64+128复音

不详

DirectSound 3D

ESS Tech

Canyon 3D

不详

≥32组

DirectSound 3D

EAX

Cirrus/Crystal

CS 4622

64复音

不详

DirectSound 3D

Trident

4D Wave-NX

64复音

64组

DirectSound 3D

C-Media

CMI 8338-4S

不详

不详

DirectSound 3D

A3D

Avance Logic

ALS 4000

64复音

不详

×

DirectSound 3D

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中)

声卡芯片的过去与未来(上)

 

3border_l.gif (2501 bytes)

Abs3D主页 ] 回上一层 ]

Send mail to webmaster@abs3d.webprovider.com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.
Copyright © 1999 Absolute 3D
Last modified: July 08, 2000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